用户可以在这些平台上买卖比特币、以太币和泰达币等币种。币安交易平台是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。
从增发机制来看,LUNA 币与稳定币 UST 存在算法挂钩关系。当 UST 脱钩美元时,用户可按 1:1 的比例用 UST 兑换 LUNA 币,再将 LUNA 币在市场抛售套现,这一过程会触发智能合约自动增发 LUNA 币。2022 年 5 月,UST 大幅脱钩后,大量用户涌入兑换,智能合约被迫疯狂增发 LUNA 币以满足兑换需求。这些增发的 LUNA 币,首先流向了兑换 UST 的用户手中。用户拿到增发的 LUNA 币后,为避免贬值加速,纷纷在二级市场紧急抛售,导致 LUNA 币价格从近 90 美元暴跌至近乎归零,形成 “抛售 — 贬值 — 更疯狂抛售” 的恶性循环。
部分增发的 LUNA 币进入了加密货币交易所的交易池。当时,全球各大交易所虽紧急暂停 LUNA 币交易,但在暂停前的混乱时段,海量增发币通过自动交易程序涌入市场。例如,币安、Coinbase 等平台的 LUNA 币交易对出现巨量买单和卖单,交易深度瞬间被击穿,大量增发币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换手,最终沉淀在恐慌性接盘的散户和量化基金账户中。这些投资者本想抄底,却因供应过剩和市场信心崩塌,最终被套牢。
项目方与早期投资者持有的 LUNA 币也在增发潮中受到冲击。Terra 基金会原本持有大量 LUNA 币作为生态储备,但在 UST 脱钩危机中,为稳定币价抛售了部分储备,却未能阻止崩盘。随着 LUNA 币无限增发,早期持有的 LUNA 币被严重稀释,几乎丧失价值。这些增发币并未被项目方主动回收,而是随着市场抛售流向了整个加密货币生态,成为无数投资者账户里的 “数字垃圾”。
危机后期,Terra 社区启动 “重生计划”,新发行的 LUNA 2.0 对旧 LUNA 币进行比例兑换,旧 LUNA 币被重新命名为 LUNC。此时,增发的海量 LUNC 虽仍在市场流通,但已失去原有的生态价值,部分被投资者遗忘在钱包中,部分在低价位的 “僵尸交易” 中缓慢流转。项目方曾推出 “销毁计划”,通过燃烧交易手续费等方式减少 LUNC 供应量,但面对超 6 万亿枚的基数,销毁效果微乎其微,大部分增发的 LUNA 币(即现在的 LUNC)仍散落在全球投资者的账户中,成为加密货币史上最惨痛的 “纪念品”。
币安的核心价值观指导着团队的目标、决策和行动,让团队间的协作跨越国籍、文化与背景,最终实现币安团队的共同愿景。